先說一個簡單的聖經故事。
有人將種子撒出去,撒落在路旁的種子,早被飛鳥所食。撒落在石上的,又被太陽曬乾。撒落在荊棘裡的,雖得以生長,未幾,荊棘又把幼芽擠出去。結果只有撒在泥土上的種子,得以長出果實。《撒種的比喻》裡的種子,其實是指耶穌的話,只有持有信念的人,奉行祂的話,才有成果。
梵蒂岡總面積只有44平方千米,比香港國際機場還要細,這個全球最細的國家,同時影響著超過10億人的信念。種子撒到世上,結出果實。藝人羅蘭,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。踏足聖地,擁抱梵蒂岡的信望愛。
信Faith
300多年前,著名建築師貝尼尼以300多枝圓柱和方柱,組成兩條弧形的大理石柱廊,將聖伯多祿廣場包圍著,就像神張開雙臂,懷抱世人。
廣場上的雕塑,旁人也許視為年代久遠的藝術品,其實,他們手中的利劍、斧頭,並非刻劃他們的神武,而是當年羅馬人用來殘害他們的武器。他們全是無懼犧牲的致命聖人。
同樣,穿著傳統服飾的瑞士嬪L,他們世世代代留守梵蒂岡,遵守著祖先500年前的承諾,為教宗而生,為教宗而死。不論古今的嬪L,為了信念,以血捍戲t地。
信念,不單止可以與人抗衡,面對魔鬼,亦毫無懼色,羅蘭姐會了解全球首個驅魔人課程。
望Hope
「對於天主教徒來說,教宗是耶穌基督在世上的代表,傳達著祂訊息的使者。我到梵蒂岡朝聖了3次,我有一個心願,就是希望可以近距離見到教宗,但是,沒有一次成功。」羅蘭姐說。
在「三鐘經」聚會中,教宗本篤十六世主持頌經祝禱後,正準備離開,望著專車駛遠,羅蘭姐預計願望再次會落空。突然,專車轉過方向,向她駛來,教宗友善地向她伸出雙手,接近50年的盼望,十指緊扣的一刻,時間像頃刻靜止,羅蘭姐得到了人生的一切,願望終可成真。
愛Love
細小的身軀,她卻是巨人。滿面皺紋,綻放出慈愛笑容的德蘭修女,在197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。她把獎金及期間得到的捐助,全部奉獻給有需要幫助的人。德蘭修女每一刻都以無私的愛,身體力行,幫助世上的窮困者。
羅蘭姐到訪由德蘭修女一手創辦的仁愛之家,修女們遵從德蘭修女遺訓,活在助人的生活裡是怎麼樣呢?早年,羅蘭姐曾接觸到德蘭修女,對這位慈愛的老人家,有著甚麼的體會?在聖亞納教堂,羅蘭姐如何展示對母親的愛?
宗教。嚴肅地對待,可視為信仰,輕鬆地對待,可視為處世的老生常談。種子再撒出,你會如何對待祂?